景福宮一直都是我很想到訪之地,除了很喜歡看韓國宮廷劇而讓我很想親眼看看韓國王宮之外,李敏鎬和金高銀在《The King:永遠的君主》劇中第一次於光化門廣場李舜臣將軍雕像前的相遇場景,那一幕也是美到讓我很想親自走過,所以我們的第一次韓國之旅也來朝聖景福宮啦~
景福宮佔地面積為432,703平方公尺,如果對於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,那以中國北京紫禁城來作比較,紫禁城佔地面積為723,633平方公尺,僅約為景福宮的1.7倍,所以景福宮也如同一座迷宮一樣宏偉壯觀。
景福宮與朝鮮王朝建國時期幾乎相當,是西元1395年由太祖李成桂下令建成的宮殿,也是朝鮮五大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個,作為過去朝鮮王室的居所及管理朝政使用。
景福宮在西元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被燒毀,朝鮮朝廷遷移至昌德宮,景福宮也因此廢棄達兩個世紀,直到1868年,興宣大院君又主持重建,宮殿中的7700間房間全部翻新,並擴建了40多公頃,新增約500座建築物。
最初的景福宮是依照中國《周禮》和《考工記》所描述的宮殿式樣建造,19世紀翻修後加入了大量朝鮮本土特色,在21世紀的復原工程中又融入了現代科技。
景福一詞出自於中國《詩經》,意思是「祝福國王、子孫和國民都享有和平」。
(地圖取自網路)
從光化門進入景福宮,沿著石牆路和林蔭道漫步至青瓦臺前階,穿越古今也更能了解韓國的文化發展。
不過這樣的路徑剛好跟大多數的觀光客相同,所以需要花費大把時間買票及排隊入場,建議大家可以反方向參觀,從北村韓屋村方向進入青瓦臺,再從青瓦臺正門走到神武門進景福宮,這樣就完全不用花時間排隊,可以省下更多時間慢慢參觀。
光化門
光化門是景福宮最大的城門,歷經壬辰倭亂被火燒毀、1926年日本人修建朝鮮總督府大樓將其移建到建春門北邊、韓戰期間遭到炮擊燒毀,直至2006年韓國政府依據歷史原貌進行重建並移回最初的位置。
興禮門
走過光化門之後第二個城門就是興禮門,興禮門除了城門之外還往左右延伸,看起來莊嚴肅穆、威風凜凜。
興禮門原名「弘禮門」,因避諱清高宗的名「弘曆」而改名,1911年日本殖民時期為興建朝鮮總督府大樓而被拆除,直至1995年才被重建完成。
勤政門
勤政門的正門過去只有在國家舉行重要儀式或典禮時才會被開啟,平時文武官需各別從兩側的日華門與月華門通行。
勤政殿
勤政殿也就是君王與大臣上早朝的地方,所有朝賀儀式、王世子冠禮、接見外國使臣、宮廷宴會時都會在此舉行,殿前廣場有品階石於東西兩側整齊排列著,文官居東、武官居西,在舉行重大儀式的時候大臣們會依照自己的官級站在品階石旁。
勤政殿坐落在兩層丹陛(階梯)之上,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物,面闊和進深都是五間,為五間五進、重檐(兩重飛檐-屋檐上翹,形如展翅)歇山頂的建築。
勤政殿周遭遍布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跟12生肖的石雕;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即為四種神獸也稱為四靈,用以作為保護王室之用。
勤政殿內的王座與日月五峰圖
世宗大王在位期間,在御座背後的兩根殿柱之間立起了一面巨大的壁畫,畫有日月、山川和松樹,稱為「日月五峰圖」,這也是朝鮮王權的標誌之一。
日象徵國王,月象徵王妃,五座山峰代表崑崙山,山峰與瀑布、江河一同象徵王位安如磐石、國祚悠久綿長,松樹則象徵國泰民安。
在2007年1月發行的新版1萬韓元紙幣上,正面的背景圖案就是「日月五峰」。
慶會樓
勤政殿後方為思政殿,是王辦公的地點,再其後則是康寧殿及交泰殿,是宮殿的中心,也是王與王妃的寢宮與日常生活的場所,不過景福宮的佔地實在太廣,這幾個宮殿我們就沒有走到了。
這一座坐落於方池之內的兩層建築,是作為慶祝國家傳統節日或舉辦宴會而建造的臨水樓閣,古時候除了舉辦盛大活動之外是禁止入內的,現在則是在特定時段開放,但仍有名額的限制需要提早預約才能入內參觀。
興福殿
興福殿位於交泰殿後,屬峨嵋山、慈慶殿區域,也是屬於後宮範圍,主要是王大妃、大王大妃等宮中女性長輩的居所。
興福殿曾於日據時代遭拆毀,也是近年來才又重新修復的宮殿,所以色澤看起來也較其他宮殿更為明艷。
咸和堂、緝敬堂
咸和堂與緝敬堂的色調較為溫馨柔和,淺淺的粉紅色看得出來這裡曾是後宮與宮女們生活的地方,偌大的院子裡不時有奔跑嬉戲的孩童,吱吱咯咯的嬉鬧聲中讓我彷如看到了古代的君與翁主而露出姨母笑,果然是年紀大了比較容易入戲太深!!
香遠亭
香遠亭建於1873年,其名來自於周敦頤《愛蓮說》「香遠益清」,原本此處就是朝鮮世宗大王栽種蓮花的後花園,後高宗於建造乾清宮時再在宮前挖的一個小池塘,池中還有小島,其上建造的二層樓高建築即為香遠亭,與其相連的是醉香橋。
乾清宮
乾清宮無論是建造的緣由還是之後的遭遇都有著滿滿的無奈與哀傷,這是景福宮內唯一壹個以「宮」為名的宮殿,其實就是高宗為了擺脫其父親興宣大院君的干政,以樹立自身政治權威所建象徵自己獨立親政的宮殿。
乾清宮中包含有王的住所長安堂、王的書齋觀文閣、王妃住所坤寧閣等,乙末事變閔妃(明成皇后)被殺害並焚屍的玉壺樓也在其中。
乾清宮也是景福宮內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,然而這群宮殿除了附屬的香遠亭之外,其餘建築均在1909年被日本人拆除建立美術館,2007年之後才又修復成現在的樣貌。
乾清宮內最主要的建築就是長安堂與坤寧閣,其中長安堂有三間大廳與東、西廂房,西廂房正面的樓名為秋水芙蓉樓。
王妃使用的坤寧閣則由兩間大廳、兩間東廂房與寢室組成,包含正始閣、玉壺樓等。
觀文閣址
觀文閣最初叫觀文堂,是西元1891年俄國建築師在這邊蓋的兩層樓西式建築,於1901年拆除後目前沒有進一步復原,一群旅人站在解說牌前看著空蕩的一片空地,感受著歷史的滄桑。
集玉齋
集玉齋為高宗從昌德宮重返景福宮時,一併將原本昌德宮的集玉齋、八隅亭、協吉堂等建築拆遷過來,作為書齋與接見使節之用。
八隅亭是一個八角的樓閣,與集玉齋同為具中國清朝風格的建築物,也是景福宮內唯一具有中國清朝風格的建築,其餘建築物皆為朝鮮風格。
神武門
我們是從神武門這裡的售票口買票進入的,幸運的與擁擠的排隊人潮擦肩而過。
神武門內的天花版有著既威風凜凜又色彩繽紛的圖樣
神武門的北側原有過隆文堂、隆武堂、玉蓮亭、慶農齋等朝鮮皇帝親自從事農耕的內農圃,以及皇帝檢閱軍隊用的景武臺等諸多建築,均於日本在此修建總督官邸時拆除,二次大戰後改為美軍軍政長官官邸使用,再後改為大韓民國總統官邸,1960年後改稱青瓦臺。
青瓦臺
景福宮
-地址: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世宗路1-1,景福宫(서울특별시 종로구 세종로 1-1, 경복궁)
-開放時間:2-5月、9月、10月09:00-18:00;6-8月09:00-18:30;11-1月09:00-17:30(最後入園時間皆為關閉前一小時截止)
-門票:19-64歲₩3,000,其餘免費
-穿韓服可以免費入內參觀
-有免費中文導覽解說(每日11:00、15:00各兩場,一場次60到90分鐘)
-禁帶寵物、食物入內、全區禁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