卯澳漁村
位於東北角的卯澳是個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古老漁村,因為北迴鐵路不經此地,濱海公路又繞過村外,所以卯澳幸運地保存了傳統漁村風貌,也成為東北角最重要的文化資產。
卯澳前有大海,後有山巒,三條溪流匯集於此後入海,若從高處俯視灣澳,三溪形似「卯」字而得名。
因得天獨厚的灣澳地形,這裡的海域型態多樣,海洋生物資源豐富,適合九孔、海膽、龍蝦、石花菜及各類海洋生物的生長,居住在這一帶的漁民依然保留傳統的漁撈技法,常常可看到在自家門前、廣場上曬海菜及漁撈裝備的景象,沿路散步有如走進東北角海岸的漁家風情畫。
卯澳漁港最具代表性的二層樓式石頭屋,相傳是當年屋主連續三年捕獲相當豐富的漁獲,才得以集資興建這間罕見的豪華石頭屋。
卯澳漁港
放船斜坡道
全臺灣唯一主祀提籃觀音的利洋宮
關於提籃觀音的傳說是在清朝時期,卯澳有一漁民在海邊拾獲一尊提籃觀音像後長年宿疾不藥而癒, 加上當地居民認為魚籃象徵豐收, 遂於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立廟。
當地漁民認為觀音手提魚籃是代表菩薩吃葷, 就用葷饌作為供品, 漁民每回出海前總會來此廟祭拜。(提籃觀音在正殿的香爐旁,需要仔細找才看得到祂)
九魚柱
卯澳漁村為了讓來卯澳玩的遊客印象深刻,刻意以魚和船作為代表,設計一明顯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標。
用九魚是因為九這個數字代表繁盛、豐收、極大,且將卯澳產量大的經濟魚種放於柱上;底座上有一艘彩繪與原型船一樣的傳統型式舢舨船及信號螺,代表漁村的傳統捕魚用具,這些都是卯澳漁村的元素,非常具有代表姓。
隨處可見融合當地漁村特色的繽紛彩繪
卯澳美食
草豆子手沖咖啡
卯澳一隅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